“一曲溪流一曲烟”|习近平在我院设计项目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
2020-04-03

3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这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水道如巷,河汊如网,约68%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习近平说,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主。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西溪湿地自古就是杭州城西的一幅优美的水乡画卷,以“野趣、清幽、闲逸”的意境和“一曲溪流一曲烟”的典型江南水乡风光而著称,历史上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2003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建设初期的规划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我院人文景观研究院(原郑捷风景建筑设计所)于2004年开始,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一期工程的设计工作。随后于2006年又进行了二期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工作。通过一、二期设计对总体景观和文化基调的规划控制以及对重点、亮点区块的深化设计,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整体品质水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其后国内众多湿地公园建设的经典样板。


西溪一期十大人文景点


05.jpg

白雪掩映的秋雪庵,收宁静致远的意趣。


06.jpg

秋雪八景之一秋雪庵,秋月当空俯瞰芦花如雪为其特色,“碧落苍茫,旷达廓远”是其意境所在。


07.jpg

文人别业“梅竹山庄”,前堂后宅的整体布局,清幽隽秀、旷奥有致的空间。


08.jpg

“梅竹山庄” 之门屋客堂,表现清时期白衣士人隐居处所的清幽舒旷。


09.jpg

文人别业“泊庵”,演绎出世之家宅似仙岛泊于蘋水之上的平淡天真、洁静幽雅。


10.jpg

文人别业“水阁”,表现西溪的藏书历史,环境“萧散简静,疏朗雅致”。



“西溪梅墅”建筑倚梅坡、面水塘,斜梅如影、峰峦当窗宛然如画,环境旷达廓远、浑朴野致。


13.jpg

水乡村落之“烟水渔庄” ,建筑临水傍岸,疏密有致,周边环境芦荻摇曳、萍落鸟迹,景致空濛漂渺。



自公园建成开放以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因其在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方面独特的气质与魅力,每年都会吸引近500万的游客前来游赏体验,并因其自然野趣的生态与底蕴深厚的人文两者的完美融合,而给世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它的规划与设计创作的基本理念与成功经验,为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型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该领域高水准的经典示范,引领了一个时代与湿地公园相关类型的项目建设的实践方向,获得了业内外不同阶层社会人群的高度认可与赞赏,体现了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设计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能发挥的主导作用和日益显著的社会价值。



西溪二期


14.jpg

西溪湿地的建设在充分保护西溪湿地典型的鱼鳞塘肌理以及桑基、竹基、柿基鱼塘的基础上,通过水环境、植被环境和其他生态多样性建设措施,恢复湿地的形态和功能,体现西溪湿地特有的生态环境特征和价值,发挥城市绿肺的生态功能。


15.jpg



改善湿地水质,保护、培育湿地典型植物生境,创造丰富湿地景观的同时,体现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18.jpg

再现西溪湿地 “野趣、清幽、闲逸”的意境和“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江南水乡风光。


19.jpg


20.jpg

生活型聚落“河渚街”,以展现西溪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整体演绎了湿地聚落的格局与形态。


21.jpg


22.jpg

“河渚街”以一条具有鲜明水乡特色的街市为主轴,枝干上串联了多个建筑组团,或为民居,或为宗祠,或为郊园,都隐入湿地自然环境。


23.jpg

生产型聚落“蒋村集市”,整体景观呈现屋宇错落、林木葱郁、塘湖连绵的景象,独具湿地水乡村落特色。


24.jpg

士人园林 “高庄”,以宽阔池塘的明水面为中心,园中建筑错落有致,空间布局灵活多变,达到移步易景之效果,体现清代郊野园林特点。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为杭州市的旅游发展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展现了领先于时代的城市建设创新理念。随着西溪生态功能的不断恢复,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也逐步体现,它不仅可与杭州西湖世界遗产相媲美、成为杭州一张新的靓丽的名片,也必将为杭州城市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更好地创立杭州城市旅游休闲的新品牌,留下一笔宝贵财富。这也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成功对于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杭州建设山水旅游城市的意义所在。


 





3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这是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水道如巷,河汊如网,约68%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习近平说,湿地是地球之肾,湿地开发要以生态保护为主。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西溪湿地自古就是杭州城西的一幅优美的水乡画卷,以“野趣、清幽、闲逸”的意境和“一曲溪流一曲烟”的典型江南水乡风光而著称,历史上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2003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建设初期的规划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我院人文景观研究院(原郑捷风景建筑设计所)于2004年开始,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一期工程的设计工作。随后于2006年又进行了二期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工作。通过一、二期设计对总体景观和文化基调的规划控制以及对重点、亮点区块的深化设计,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整体品质水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其后国内众多湿地公园建设的经典样板。


西溪一期十大人文景点


05.jpg

白雪掩映的秋雪庵,收宁静致远的意趣。


06.jpg

秋雪八景之一秋雪庵,秋月当空俯瞰芦花如雪为其特色,“碧落苍茫,旷达廓远”是其意境所在。


07.jpg

文人别业“梅竹山庄”,前堂后宅的整体布局,清幽隽秀、旷奥有致的空间。


08.jpg

“梅竹山庄” 之门屋客堂,表现清时期白衣士人隐居处所的清幽舒旷。


09.jpg

文人别业“泊庵”,演绎出世之家宅似仙岛泊于蘋水之上的平淡天真、洁静幽雅。


10.jpg

文人别业“水阁”,表现西溪的藏书历史,环境“萧散简静,疏朗雅致”。



“西溪梅墅”建筑倚梅坡、面水塘,斜梅如影、峰峦当窗宛然如画,环境旷达廓远、浑朴野致。


13.jpg

水乡村落之“烟水渔庄” ,建筑临水傍岸,疏密有致,周边环境芦荻摇曳、萍落鸟迹,景致空濛漂渺。



自公园建成开放以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因其在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方面独特的气质与魅力,每年都会吸引近500万的游客前来游赏体验,并因其自然野趣的生态与底蕴深厚的人文两者的完美融合,而给世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它的规划与设计创作的基本理念与成功经验,为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型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该领域高水准的经典示范,引领了一个时代与湿地公园相关类型的项目建设的实践方向,获得了业内外不同阶层社会人群的高度认可与赞赏,体现了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设计工作在城市化进程中所能发挥的主导作用和日益显著的社会价值。



西溪二期


14.jpg

西溪湿地的建设在充分保护西溪湿地典型的鱼鳞塘肌理以及桑基、竹基、柿基鱼塘的基础上,通过水环境、植被环境和其他生态多样性建设措施,恢复湿地的形态和功能,体现西溪湿地特有的生态环境特征和价值,发挥城市绿肺的生态功能。


15.jpg



改善湿地水质,保护、培育湿地典型植物生境,创造丰富湿地景观的同时,体现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18.jpg

再现西溪湿地 “野趣、清幽、闲逸”的意境和“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江南水乡风光。


19.jpg


20.jpg

生活型聚落“河渚街”,以展现西溪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整体演绎了湿地聚落的格局与形态。


21.jpg


22.jpg

“河渚街”以一条具有鲜明水乡特色的街市为主轴,枝干上串联了多个建筑组团,或为民居,或为宗祠,或为郊园,都隐入湿地自然环境。


23.jpg

生产型聚落“蒋村集市”,整体景观呈现屋宇错落、林木葱郁、塘湖连绵的景象,独具湿地水乡村落特色。


24.jpg

士人园林 “高庄”,以宽阔池塘的明水面为中心,园中建筑错落有致,空间布局灵活多变,达到移步易景之效果,体现清代郊野园林特点。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为杭州市的旅游发展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窗口,展现了领先于时代的城市建设创新理念。随着西溪生态功能的不断恢复,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也逐步体现,它不仅可与杭州西湖世界遗产相媲美、成为杭州一张新的靓丽的名片,也必将为杭州城市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更好地创立杭州城市旅游休闲的新品牌,留下一笔宝贵财富。这也是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成功对于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杭州建设山水旅游城市的意义所在。